汗王宮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寢宮,300多年前 沈陽 城內最高的建筑。這里只是努爾哈赤的寢宮,他平時的辦公地方是 沈陽 故宮的大政殿。這也充分體現了滿族皇室的宮殿分離的特點——殿是辦公場所,宮是休息場所。這在 中國 歷史上是罕見的。
汗王宮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寢宮,300多年前 沈陽 城內最高的建筑。這里只是努爾哈赤的寢宮,他平時的辦公地方是 沈陽 故宮的大政殿。這也充分體現了滿族皇室的宮殿分離的特點——殿是辦公場所,宮是休息場所。這在 中國 歷史上是罕見的。
1625年3月努爾哈赤遷都沈陽,1626年8月病逝。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汗王宮一直是努爾哈赤的居所。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汗王宮”改稱“福晉衙門”;1644年,清兵入關后,沈陽成為“陪都”,“汗王宮”逐漸廢棄,最終荒廢坍塌。
汗王宮遺址非常開闊,不僅可以看到遺址本體及出土文物,并且還能通過石雕壁畫等手段展現汗王宮遺址的全貌及努爾哈赤的生平事跡。
走下樓來,中間的部分是遺址的殘骸。汗王宮是一個二進院落,南面有圍墻,墻的中央位置是正門,有6個柱礎石,撐起一個門房。前院比較平,北面高臺建筑還是二進院,汗王宮就建在 高臺 之上。
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家在沈陽的最高處。這種高臺筑房的建筑方式,沿襲了滿族在山區生活時,貴族首領住宅建于最高處的生活習俗。從努爾哈赤在佛阿拉建立第一座都城開始,一直到東京城,他的宮室一直建在城內的最高處。到沈陽后,由于沈陽是平原城,他便夯土起臺,將寢宮建于高臺之上。
汗王宮有內外兩道門,還有專職值守的人員,其寢宮更是位于高臺 之上,本身就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為了增強防衛,在夜間即使是前來報信的人,也不許進入宮內。
他還發布了一道命令:在夜間,若是有敵方緊急消息,就打云板。若有人逃出城內,要敲銅鑼。如果有好消息,要打鼓。這種傳遞消息的方式,在古代皇宮里十分少見。
曾幾何時,努爾哈赤3名福晉也在此上吊殉葬。
1626年,在汗王宮生活了一年半的努爾哈赤染病去世,終年68歲。他剛去世,他的3位福晉被逼上吊殉葬,就在汗王宮內。原來,努爾哈赤死后的第二天早晨,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傳努爾哈赤遺詔,要大妃阿巴亥殉死。阿巴亥當時37歲,正值盛年,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22歲已經成年、多爾袞只有15歲、多鐸13歲。出于對塵世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轉機。
但諸王寸步不讓,阿巴亥在被逼無奈、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自縊殉死。同時殉葬的還有兩位福晉。剩下的兩位福晉因為沒有生養,逃過一劫。
努爾哈赤去世后,汗王宮被稱為福晉衙門。里面住的是努爾哈赤的兩個福晉。直到順治入關,跟著住進了北京 。因為這個宮里面沒有了主人。作為家產被多鐸給繼承了。
在遺址的四周墻壁上,遍布著石刻壁畫,講述了老 沈陽 的故事。在遺址處有不少掃描點,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了解到汗王宮的立體全貌圖以及與之相關傳說故事等。
以順時針的方向,以此雕刻的有:汗王宮遺址簡介、盛京城闕圖、汗王遷都 沈陽 城、汗王擒賊護白塔、聯姻結盟科爾沁、太祖率兵攻 寧遠 等等。
真想不到,盛京還有這樣一處遺址;更想不到,當年努爾哈赤曾在這里生活。曾幾何時是那么的顯赫,如今也不過一抔黃土…...懷古傷今,卻遲遲不得開悟,這便是混沌人生,戎馬生涯,開啟了一個新的朝代,歷史更迭,笑看滄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