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適
一九五八年的春天,在北京梅竹胡同的家里,從父親金啟孮先生和客人們的談話中,我第一次聽到“內蒙古大學”這個名稱,也就是從這時起,我的成長就和內蒙古大學緊緊相連。這一年父親應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邀請,他和母親帶著我和襁褓中的妹妹,舉家從北京來到剛剛成立的內蒙古大學籌建蒙古史研究室(所),那時的內大除了主樓和幾棟家屬樓,周圍都是農田,從新居窗戶向西望去,大青山連綿不斷,石頭山上的小路清晰可見,到了夜晚甚至能夠聽到狼的叫聲。白天上學的路上,看見土坯墻上用白石灰畫著大大的圓圈,回家問媽媽,媽媽說那是用來嚇唬狼的。
金啟孮先生全家福
父親到了學校就很忙,除了上班在家也忙,家里的事情都是媽媽操勞,我們來內蒙前住在北京東單,生活很方便,到了這里卻要用煤面和土拌起來燒土灶,封不好火第二天早上還要重新生。尤其不習慣的是一到冬天,只有土豆圓白菜,沒有其他青菜。
父親似乎沒有太多關注這些,他心里只記得組織上希望盡快建立起蒙古史研究室,并希望父親作為北京和內蒙學術聯系的橋梁。以后我才知道當年來家商調父親到“內蒙古大學”的客人中有哈豐阿(時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翁獨?。晒攀穼<?,時任北京教育局長)、于北辰(時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等先生。
內蒙古大學建立之初,不但注重教學科研人才的引進,也很注重基礎建設,圖書館的藏書很豐富,記得父親利用出差和探親的機會,多次從北京琉璃廠等地為圖書館采購一些難得的滿蒙古籍圖書。放假的時候,父親也會從圖書館給我們借回來各種書籍閱讀。像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科切托夫的《葉爾紹夫兄弟》都是那個時候閱讀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停課期間,內大圖書館的書成了我們最好的老師,這對我們以后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內蒙古大學是多民族院校,少數民族的學生很多,尤其是蒙古族。有些學生還是從牧區招來的,進校時只會講蒙古話,文化和品德的教育難度可想而知。內蒙古師范大學的金峰教授就是當年內蒙古大學第一屆畢業生, 1962年8月5日《內蒙古日報》第一版上有一篇重要報道《內蒙古大學培養出第一批畢業生》,因為這是自治區第一所綜合大學培養的第一批畢業生,所以特別受重視。文章里面著重講到蒙古族畢業生金峰的成長和進步,他的導師就是我的父親金啟孮先生。 1962年8月23日,金峰老師留校工作后又寫了一篇文章《我的恩師金啟孮先生》記述了金啟孮老師像慈父一樣對學生關心愛護,時時處處都在鼓勵教誨,是用蒙古文寫的,也發表在《內蒙古日報》上,這兩篇文章的發表距今已經過去55年了,當年的學生早已成為了教授,當了全國政協委員,也已成了耄耋老人,但是他們在紀念金啟孮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緬懷父親時,仍然是充滿了感恩之情。
父親來到內蒙古大學之時,正值大躍進、四清、文化大革命逐項政治運動接踵不斷,極“左”思潮的影響比比皆是,父親為學科建設提出的很多極寶貴的建議沒有被重視,在此逆境中,他仍為歷史系和蒙語專業開授《蒙古古代史》、《清代蒙古史》、《明代蒙古史》、《厄魯特蒙古史》、《清代蒙古史籍解題》、《蒙古科學史》等課程,培養出了眾多蒙古學英才。并在內蒙古大學招收了國內首批女真文研究生。他在研究蒙古史的同時繼續從事女真和滿學的研究。
呼和浩特的寺廟很多,但是當地對寺廟的歷史并不是很清楚。父親到內蒙工作不久,就撰寫了《呼和浩特召廟、清真寺歷史概述》(1959),呼市文化局將其刊印為《呼和浩特文物古跡便覽》(1963)一書,此書成為迄今為止研究、宣傳呼和浩特歷史文化的經典資料。呼和浩特公主府的公主,據民間傳說排行第四,通稱四公主?;蛴纸兴0龉?,到底是誰?傳說不一,先生通過公主來研究清王朝對蒙古羈縻政策;考證出呼和浩特公主府是海蚌公主即是清圣祖的第六女恪靖公主,父親說: “康熙帝為了羈縻業已歸附的喀爾喀蒙古,就在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更進一步把他的女兒恪靖公主嫁給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的孫子惇多布多爾濟,試圖通過和親政策來鞏固滿、蒙封建統治者之間的聯合,恪靖公主就是呼和浩特民間傳說的海蚌公主”。
一九六一年,內蒙古大學邀請我的祖父,契丹女真文專家金光平先生(愛新覺羅恒煦)來校做《契丹大小字與女真大小字》的學術報告,隨后《內蒙古大學學報》??×耸澜缟系谝徊咳嫦到y地研究女真文字的專著《女真語言文字研究》(金光平、金啟孮著 1964 );文化大革命后,文物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女真語言文字研究》(金光平、金啟孮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 )?!杜嫖霓o典》(金啟孮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正是這兩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我國在國際女真語言文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金啟孮先生在內蒙古大學指導研究生(右二為原內蒙古大學副校長齊木德道爾吉教授)
一九六二年,父親深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以北三家子滿族屯進行滿學調查,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先生克服重重困難,利用自己家學的深厚功力,準確地記錄了當時仍然在使用的滿族語言詞匯,撰寫出《滿族的歷史與生活——三家子滿族屯調查報告》一書。在世界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著名滿學家,意大利威尼斯大學教授喬萬尼·斯達里在該書的德譯本序言中曾這樣評價:“……金啟孮不僅把滿洲尚存的滿族村落公諸于世,而且搶救了不可避免地即將走向消亡的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個功勞屬于金啟孮。他的著作是一部具有重大價值的時代文獻……” 先生以一位滿族史學家的獨特觀點,對滿族的歷史與生活作出了全新的評價。挽救了被學術界認為早已不復存在的“活的滿語”這一文化遺產。這之后,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涌向三家子屯進行考察,使滿學和滿語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這是先生對我國乃至世界語言學和歷史學的巨大貢獻。
父親出身名門,為清乾隆帝第五子榮親王永琪的七世孫,家學深厚、治學嚴謹。父親以熟知滿洲族、蒙古族歷史掌故并通達滿洲語、女真語、蒙古語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女真文、滿學、蒙古學、文學、詞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均做出了開拓性的學術成果,成為歷史學、民族學、古文字學界卓有成就的專家;是為中國學術史上獨樹一幟的學術大家。而他的許多重要成果都是在內蒙古大學完成的。
改革開放以后,內大的各個方面有了很大變化,專門蓋了四層的教授樓,父親第一批搬進新居二層,記得對面住的是物理系的羅遼復教授,四樓是蒙古語專業陳乃雄教授,工作、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父親在內蒙古大學招收了國內首批女真文研究生。當年的學生穆鴻利教授曾回憶道:“研究生的主打課女真文專題,金史專題,這都是金先生親自給我們講的,契丹小字是由陳乃雄先生講的,他就從大金皇帝講起,講契丹小字過去被認為是女真大字;此外還給我們安排滿語必學,巴達榮嘎先生給我們講滿語選讀的時候,滿文三國演義就是我們的教材。除了滿文、契丹文之外,當時還學蒙古字韻百家姓,民族文字知識,至于其他的還給我們講遼金考古,還領著我們去看女真字碑,此外日文給我們開一個日文中級班,這對我們提高很大。古漢語、古文字學讓我們去聽中文系的高年級選修課,提高我們的古文字學的水平,全面的給我們打下一個寬厚的基礎,師恩不忘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滿學研究開始興起,滿族人口最多的遼寧省首發其端, 1982年,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創辦以滿族研究為重點的遼寧省民族研究所,遼寧省政府出面,特邀聘請時任內蒙古大學教授的金啟孮先生到遼寧來創建遼寧省民族研究所,并為首任所長。父親雖然對內蒙古大學戀戀不舍,內大領導也多次挽留,但最終還是以全局考慮,踏上了新的征程。
父親在內蒙古大學工作二十五年,全身投身蒙古學事業,為內蒙古大學清代蒙古史研究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先生大部分著作涉及滿蒙歷史文化,迄今為止,都是研究生必讀的文章和著作?!肚宕晒攀吩洝罚▋让晒湃嗣癯霭嫔?,2000年)是先生在內蒙古大學工作期間所做讀書札記之一,內容不但有翔實豐富的蒙古史料,實地調查的第一手資料,更有風趣的清代滿蒙掌故。該書出版之后,大受歡迎,在蒙古史學界“人手一冊”。內大蒙古學院研究生入學,每人都會獲贈一本。
父親對同志寬厚熱心,樸實坦蕩;對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對后學諄諄教導,誨人不倦,深得各界人士的敬仰。歷年來曾多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等教研部門的嘉獎,為國務院頒發“為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漠南集》(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年)是父親的蒙古學論文集?!稅坌掠X羅氏三代阿爾泰學論集》(明善堂,2002年)則是祖父愛新覺羅恒煦(金光平)、父親及父親次女愛新覺羅烏拉熙春教授三代學者的論文集,先生仙逝后,孫輩凱和秉承先人遺愿,將父親論文《中國式摔跤源出契丹、蒙古考》整理出版了國內第一部《中國摔跤史》(金啟孮、凱和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國摔跤史》是金啟孮先生在研究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貢獻時,選擇的突破難點。 “中國式摔跤”究竟起源于何時,它的流派如何,它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演變、發展如何,與其它少數民族地區流行的摔跤運動有怎樣的關系,至今還沒有系統的著作問世。金啟孮先生從四十年代始就各個歷史時期、各種版本、各種史書、民間筆記雜著中的各種記載中尋摘關于“摔跤”的只言片語、點滴史料,然后集腋成裘,歷經幾十年研究,理出了中國式摔跤自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實非大家之所不能?!吨袊邮贰肪褪沁@樣一部先生攜孫輩共同完成的,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史實之作。
2014年四月十日,在金啟孮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眾多專家學者共同緬懷金啟孮先生。內蒙古大學副校長齊木德道爾吉教授做主旨發言,他深情地說:“我覺得我非常榮幸做了這么一個偉大學者的學生,然后我又從老師那邊獲得了那么多的教誨,受用一生,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先生的學術研究成就卓著,他始終念念不忘自己開創的內蒙古大學蒙古史這個學科里面的清代蒙古史這個學科的建設,今天我們內蒙古大學清代蒙古史是越作越大,它的奠基人就是金啟孮先生。”
其實,我記憶中的內蒙古大學,就是記憶中的父親,父親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深得各界人士的敬仰,是我們后輩永遠的楷模。先生一生在女真學、滿蒙學領域獲得最豐碩的研究成果,學界稱先生為“女真巨星,滿學泰斗”。我今生作為他的女兒,感到無比的驕傲。如今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的是,我們繼續在女真學、滿蒙學領域承前啟后,做出成績,這一切也是和內蒙古大學對我們的影響分不開的。
2018年九月九日,由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遼寧省民族宗教聯絡與輿情中心舉辦的金啟孮先生誕辰100周年暨蒙古學滿學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大學隆重舉行。
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內蒙古大學、黑龍江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科院、北京社科院、遼寧省民委、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和日本國立命館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深切追憶了金啟孮先生的愛國情懷和卓越學術成就,并進行了蒙古學、滿學學術研討。與會代表參觀了內蒙古大學舉辦的“百年啟孮——民族歷史語言學家金啟孮先生百年誕辰專題展”。
先生走過了八十六年人生之旅,他在中國學術史上做出了不朽的成就。他的貢獻也絕不限于女真學、滿學和蒙古學,而是對整個中國文化研究的重要貢獻。
作者為金啟孮先生長女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金適